1月8日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一項前瞻性研究,對發作性偏頭痛病人在一系列偏頭痛發作時,服用真實、含糊或不真實標示的藥丸之預後進行探討,結果顯示,揭露有關治療本質的訊息可增加有效治療與安慰劑的效益。

 

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神經病學系的SlavenkaKam-Hansen及其同事在報告中指出,服藥的慣例似乎也是一個重要的治療要素。他們斷定,開放標記安慰劑治療可能具有重要的治療效益,因為與在偏頭痛發作期間不予治療導致的疼痛加劇相比,這種治療可誘導疼痛緩解。近期一項對腸躁症病人所做的研究,以及另一項對憂鬱症病人所做的研究中,也得到相近的結果。這些結果也獲得之前一項針對開胸手術病人之受試者個體間研究的支持,該研究真實、含糊或不真實地標示有效治療及安慰劑處置,結果顯示,藥物和資訊對疼痛的緩解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研究者們推測安慰劑和藥物治療相關的成效,可能會隨著提供給受試者的資訊由陰性(表示得到有效藥物的機率為0)至不確定(表示得到有效藥物的機率為50%)至陽性(表示得到有效藥物的機率為100%)而逐步改善,為了檢驗該假設,他們將66名年齡≥18歲的成人受試者隨機分配接受安慰劑或有效治療,有效治療方案為在6次偏頭痛發作期間,服用10 mg的rizatriptan(Maxalt-MLT)。每名受試者接受3次安慰劑,3次Maxalt,兩方案均有1次標注為「安慰劑」,一次標注為「Maxalt」,一次標注為「Maxalt或安慰劑」。此外,還有一次不予處理的偏頭痛基準值作為對照。

 

治療類型和標籤資訊對本研究的主要終點均具有顯著的統計影響,主要終點為從疼痛開始後30分鐘至之後的2小時,病人自述的頭痛程度評分,以0~10分的量表(無疼痛到最嚴重的疼痛)評估。治療類型和標注並未顯示任何有統計意義的相互作用。比對各標籤後發現,「安慰劑」標籤往往導致疼痛評分下降26.1%,「Maxalt或安慰劑」標籤導致疼痛評分下降40.1%,「Maxalt」標籤導致疼痛評分下降39.5%。在各種治療中,Maxalt治療的疼痛評分下降47.6%,而安慰劑治療下降20.7%。次要分析顯示,即使病人發現服用的是安慰劑,疼痛評分仍可下降14.5%。「這與未經治療的發作形成明顯對比,若不予治療,疼痛評分往往上升15.4%。」此外,與無治療的情況相比,標注為「安慰劑」的安慰劑作用是相應的Maxalt治療效應的60.0%;同樣,安慰劑效應是標注為「Maxalt或安慰劑」的Maxalt效應之55.3%。另外,Maxalt錯標為安慰劑的療效,與安慰劑錯標為Maxalt的相近(疼痛評分分別下降36.1%和24.6%)。

 

Kam-Hansen醫生及其合作者不僅斷定開放標記安慰劑治療可能有著重要的治療效益,還表示期望能夠調整安慰劑和用藥效果。由於並未評估實際期望,所以他們無法確定此因素是否對結果產生影響。同時,由於該研究涉及欺騙,故限制了其結果應用於常規臨床照護的可能性,但仍可作為概念驗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媚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