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墨爾本—據世界糖尿病大會(World Diabetes Congress, WDC)上報告的縱向LANDMark研究,3年後將惡化為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第1型糖尿病病人,角膜神經纖維長度(採用角膜共焦顯微鏡測量)顯著縮短。

 

布里斯本昆士蘭科技大學健康與生物醫學創新學院(Institute of Health and Biomedical Innovation at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一位研究者Nicola Pritchard發言稱,3年追蹤過程中發生神經病變的病人與未發生神經病變者相比,其基準值的角膜神經纖維長度顯著縮短(13.3 vs. 17.4 mm/mm2;P=0.036)。角膜神經纖維長度是衡量角膜單位面積內神經組織量的一項指標,可能是篩檢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有用且無創的輔助方式。對動物模型進行研究後發現,角膜神經缺失確實早於足部的神經缺失。希望這項技術可在病人出現症狀前及出現損害前,用來篩檢極早期的神經病變徵象。

 

運用新的眼標誌物縱向評估糖尿病病人的視網膜病變(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Neuropathy in Diabetes Using Novel Ophthalmic Markers, LANDMark)是一項歷時5年的觀測性研究,共納入242例第1型糖尿病病人。3年的分析中包括來自64名加入試驗時無神經病變的受試者數據,其中7名(11%)到第3年時按多倫多標準(Toronto criteria)判斷為發生神經病變。研究受試者每年接受神經病變評估,其中包括採用角膜共焦顯微鏡(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測量角膜神經參數,以及採用非接觸式角膜觸覺測量法(noncontact corneal esthesiometry)測量角膜靈敏性。該研究顯示,腓骨傳導速度和冷覺降低以及振動閾增加,與發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有關。不過,儘管在3年中發生神經病變的病人,加入試驗時角膜神經纖維長度與未發生者相比顯著縮短,但角膜神經纖維長度仍沒有顯著的組間差異。Pritchard女士對此表示,神經纖維參數隨時間而改善的原因尚不清楚,或許是神經纖維的生長彌補了缺失。

 

LANDMark研究的負責人Nathan Efron表示,角膜共焦顯微鏡有望成為一項非常簡易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篩檢技術,可以在每年眼底攝影檢查的同時實施。該技術起碼是神經病學家及糖尿病專家原本就能選用之技術範疇中的一項可行技術,並有可能篩檢出極早期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目前我們尚無法達到目標,但只要能夠獲得更多確鑿的數據並且能夠進行更好的確證,就有可能實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媚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