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Stroke)》期刊12月19日線上發表的一項前瞻性分析顯示,焦慮程度越高,中風的風險就越高。該關聯與憂鬱等其他已知危險因素無關。

 

這項研究由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精神科心血管行為醫學研究人員Maya J. Lambiase醫師及其同事進行。在22年內,研究者對來自首次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 I )的6,019 例25~74歲受試者組成之全國代表性樣本進行研究。所有受試者加入試驗時,皆接受面對面結構化訪談、體檢和抽血,並完成包括整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GWB)的心理問卷。GWB含有4個項目,要求受試者對過去1個月內的焦慮相關症狀嚴重程度進行評定。研究者透過醫院或護理院報告和死亡證書確認中風。考慮多種協變量,包括血液藥物的使用、醫師診斷的糖尿病、總血中膽固醇、身體質量指數及GWB憂鬱情緒分量表,和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Depression, CESD)測定的憂鬱症狀。

 

平均追蹤16年間,研究者發現419例偶發中風(221例男性,198例女性)。研究者校正人口統計學因素後觀察到,焦慮每增加1個標準偏差,與中風風險增加17%相關。校正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後發現,焦慮症狀最高三分位數中的男性和女性的中風風險,比最低三分位數中的男性和女性高33%。

 

研究者表示,研究結果顯示焦慮與中風之間存在量效關係。探索性分析顯示行為因素(特別是吸菸和身體活動)可能是值得考慮的重要途徑。不良健康行為可能是連結焦慮與中風風險的一個途徑。在這項研究中,行為(特別是吸菸和體力活動)對焦慮與偶發性中風之間的關聯有最顯著的削弱作用。然而,由於這些行為不能完全說明焦慮與偶發性中風之間的關聯,因此還應考慮焦慮的直接生物學作用。長期焦慮可能導致過度活化下丘腦-腦下垂體-腎上腺軸和交感神經系統,進而增加中風風險。焦慮還可能降低心律失常閾值或減少心率變異性,進而導致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研究者坦承該研究有一些限制,例如,加入試驗時的中風和冠心病史是由受試者自述,另外,由於排除失訪或數據缺失的受試者,因此可能產生偏差。由於數據收集方面的時間排序有不足,研究者無法正式檢驗藥物。中風病例是根據出院報告/死亡證書找出,未獲得影像檢查或神經科醫師證實。此外,該研究可能未準確收集無症狀中風(silent strokes)的資訊(導致低估人群中的病例),不過此類分類錯誤可能導致結果偏向無效假設。

 

本文引用自:http://www.nursingconnect.tw/Home/News/NewsDetail/tabid/134/id/1004/Default.aspx

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刪除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媚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